国际儿童节2024丨进口玩具质量安全科普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家长们都在为孩子们准备心仪的礼物。在众多选择中,进口玩具因其新颖的设计和独特的玩法而备受青睐。
但你知道吗?进口玩具虽然有趣,却也隐藏着一些质量安全风险。今天,我们一起探讨进口玩具的风险因素,并为大家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南。
进口玩具指南
Q:哪些商品属于玩具?
海·关·解·答
玩具的种类很多哦!
设计或预定供14岁以下儿童玩耍时使用的产品都属于玩具,进口时通常被归类在海关编码9503项下,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玩具,如玩偶、智力玩具、电动玩具等。
进口玩具指南
Q:小孩喜欢的手办是玩具吗?
海·关·解·答
手办要根据用途进行归类
“手办”一般是人物模型,由塑料、树脂等材料制成,根据其收藏展示用途,可申报为海关编码9503008900进行监管。供14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手办产品都属于玩具,需符合GB 6675.1~4-2014《玩具安全系列标准》要求。在产品或其包装上附有清晰可见、易于辨识的标识,说明供14岁以上使用收藏的,可以归类为收藏品。
进口玩具指南
Q:进口玩具主要存在哪些安全风险?
海·关·解·答
进口玩具的安全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物理伤害:部分进口玩具可能存在尖锐的边缘或突起,容易刮伤或擦伤儿童皮肤;同时,玩具部件的拉力强度不足,可能导致小零件脱落,被儿童误吞后造成窒息。
燃烧性能:部分进口玩具的阻燃性能不达标,一旦接触火源,可能迅速燃烧,引发火灾。
噪声伤害:一些进口玩具的音乐或声音过大,可能超过儿童的听力承受范围,对他们的听力造成损害。
化学伤害:进口玩具中可能含有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偶氮染料、甲醛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超标时,可能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智力障碍、骨折、肾功能障碍等。
进口玩具指南
Q:面对琳琅满目的进口玩具,我们该如何鉴别呢?
海·关·解·答
以下是详细的指南
帮助大家鉴别安全的进口玩具:
看一看:仔细检查玩具包装上的标识,符合国家标准的进口玩具,其包装上应有清晰、耐久的简体中文标签,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厂址、联系电话、商标、主要材质或成分、使用年龄段、安全警示语、维护保养方法、执行标准代号、产品合格证等,并标注有“CCC”标志。
摸一摸:对于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其手部能触摸到的外表应没有尖锐的突起和锋利的边缘,也不应含有细小的部件。可以试着摸摸玩具的质地和表面涂层,看是否有粗糙或不平整的地方。对于布绒玩具,用手拉拉玩偶的眼鼻部件看看装订是否牢固,会不会脱落,再检查缝纫的针距是否过大,填充物会不会脱落,是否有脱色现象;电动玩具使用的电池、发条玩具的机械部分是不是可触及,缝隙会不会夹到手指。
闻一闻:对于表面有油漆或油墨、色彩鲜艳的玩具,可以闻一闻是否有刺鼻的气味。如果有刺鼻的气味,可能意味着玩具中的有害物质超标。
听一听:对于带有音乐或声音的玩具,可以试听一下其音量是否适中。如果声音过大,可能超过儿童的听力承受范围。
选一选:尽量选择知名品牌和正规渠道购买的进口玩具。这些品牌和渠道通常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售后保障,能够降低购买到不合格玩具的风险。
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育阶段选择合适的玩具。例如,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应避免选择含有细小部件或需要复杂操作的玩具,选择能刺激听觉、视觉和触觉的玩具帮助宝宝发展感官能力;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教育意义的玩具,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一查:购买经正规渠道进口的玩具时可以要求商家提供海关部门出具的《入境检验检疫证明》。电动类、塑胶类、金属类、弹射类玩具产品需要通过国家强制性认证,必须带有“CCC”标志。为防止出现假冒“CCC”标志,家长还可以登录国家认监委网站查询玩具生产企业和产品获证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