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报告显示2023年美国人购买商品中52%为“本土制造”
2025年1月,美国商务部(DOC)最新发布《2023年美国购买报告》显示,2023年美国人购买的制成品中,约52%的价值来自美国本土生产内容和投入,较2022年供应链危机后的低点有所回升。这一数据揭示了美国市场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程度,以及本土制造业的复苏趋势。
1、核心发现:本土制造占比回升,行业差异显著
报告指出,2023年美国制成品总购买额达3.7万亿美元,其中1.9万亿美元(52%)可归因于本土生产价值。这一比例较2022年的49.7%有所增长,表明疫情后供应链逐步恢复,但较1997年的65%仍有明显下降,反映出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制造业的长期结构性变化。
2、行业分化明显:
本土制造高占比行业:食品饮料(78%)、木制品(78%)、印刷业(81%)等因运输成本、消费偏好或贸易保护政策,本土化程度较高。
本土制造低占比行业:服装皮革(11%)、计算机电子(29%)、家电设备(34%)等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受新兴经济体竞争冲击显著。
3、供应链风险与政策启示
报告强调,进口商品占美国购买总额的37%,其中最终产品进口占主导。若进口中间品占比上升,美国企业将更易受全球供应链中断影响。例如,汽车制造业中,阿拉巴马州组装的车辆虽计入“本土生产”,但其轮胎、内饰等部件多依赖墨西哥进口,实际本土内容仅占43%。OUSEA经济学家艾莉森·德里克(Allison Derrick)表示:“尽管本土制造业在部分领域保持韧性,但数据表明美国需在关键行业加强供应链弹性,尤其是在战略物资和技术产品领域。”
4、关于中国制造内容的分析
(1)全球化背景下的低价商品冲击
报告指出,中国作为关键新兴经济体,通过提供低价商品加速了美国制造业本土内容占比长期下降这一趋势:“这些变化发生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中国等大型新兴经济体开始以更低价格提供商品。”这表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被视作美国本土制造业份额下滑的重要外部推动力,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关键阶段。
(2)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直接竞争
在细分行业分析中,报告特别提到中国对美国服装、皮革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的竞争压力:“服装制造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度暴露于来自中国和越南等新兴经济体的进口竞争。”强调中国在低附加值、劳动密集领域的优势,直接挤压了美国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报告进一步指出,由于服装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低,美国企业难以通过技术升级抵消成本劣势,导致该行业本土内容占比仅为11%,为所有制造业中最低。
(3)间接影响的潜在领域
尽管该报告未明确提及,但根据数据推断,中国可能在其他领域(如计算机电子、家电设备)对美国供应链产生间接影响。例如:计算机和电子产品(本土产品占比29%):该行业高度依赖进口最终产品,中国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可能占据重要份额。中间品依赖:报告提到汽车制造业依赖墨西哥进口部件,而中国是全球汽车零部件主要出口国之一,或通过墨西哥等第三国间接进入美国供应链。
(4)数据局限性与中国角色的复杂性
报告承认其方法未追踪进口商品中的潜在本土内容(如美国棉花经中国加工后返销),这可能低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与美国产业的双向依赖关系。例如,中国制造的服装若使用美国原材料,可能未被计入“本土内容”,但实际反映了两国产业链的深度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