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新电池法:尽职调查立法进展及合规详解
近日,据艾科森环境技术消息,根据近期欧洲之行与欧盟相关欧盟委员会确认,以及相关行业协会消息的确认,目前针对欧盟新电池法二级立法尽职调查已经完成了相关立法草案,预计今年上半年会发布相关草案。同时,近期在电池护照结题会上由欧盟委员会相关官员也证实了该信息。以下艾科森根据欧盟新电池法相关立法结合欧盟合作案例对此进行分析。
法规背景与实施
资源开采(包括化石燃料和矿产资源)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随着全球向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转型,这一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如何让供应链更加负责任和可持续,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2016 年,国际特赦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人权侵犯问题的著名报告,该报告对矿业公司和钴采购商施加了巨大压力。过去十年间,商业与人权资源中心(BHRRC)收集了超过 500 起侵犯人权的指控。这些问题最终在法规层面得到了应对。
欧盟电池法规中的尽职调查规则将成为可持续电池的转折点,但要确保其真正有效,不仅要覆盖钴,还应涵盖镍、锂和石墨等供应链,并且要实施到位。许多汽车公司已开始为法规的实施做准备,而部分中国企业仍然滞后。艾科森环境技术建议:
提前规划,建立能够提高供应链弹性和可持续性的管理体系,加强监测和问责机制。
与当地利益相关者合作,包括受影响群体代表、公民社会组织和工会。
提高供应链透明度,通过企业集体行动创建更加透明的供应链。
采购 IRMA 认证矿产,直接或间接采购符合 IRMA 标准的矿产。
适用范围和企业义务
2023 年 8 月,欧盟通过了新的《电池法规》(Regulation 2023/1542),该法规首次对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监管,从性能要求到终端回收等各个环节均有所涉及。该法规引入了尽职调查义务,要求企业建立电池尽职调查政策,以识别、预防、减轻和报告供应链中的人权、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
尽职调查要求包括:
制定和公开企业的电池尽职调查政策,符合国际标准(如《OECD 负责任商业行为指南》)。
建立企业管理体系,支持尽职调查政策的执行。
建立透明度和控制体系,如供应链追溯系统,确保材料来源清晰。
建立申诉和补救机制。
识别和评估供应链风险。
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与供应商合作改进供应链问题。
由独立第三方对企业的尽职调查体系进行审核。
法规适用于哪些企业?
适用于所有首次在欧盟市场投放电池的“经济运营者”(economic operators),包括制造商、进口商和经销商。
适用于四类电池:
便携式电池
汽车电池
电动汽车电池(EV 电池)
工业电池
适用于年营业额超过 4000 万欧元的公司。小型企业(SMEs)通常豁免,但若属于大型集团的子公司,则仍需符合合规要求。
供应链风险分类
法规首次明确了尽职调查应涵盖的社会和环境风险类别,包括:
(1)环境、气候和健康风险
空气污染(如温室气体排放)
水污染(如地下水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土壤污染(如土地退化、重金属污染)
生物多样性破坏(如森林砍伐、生态系统损害)
危险物质(如有毒化学品)
噪音和振动污染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废物和残留物处理
(2)社会与人权风险
童工和强迫劳动
职业健康与安全
歧视与劳工权利(如工会自由、工资公平)
社区权益(包括土著社区权益)
中国电池企业的合规挑战与建议
艾科森结合多年来服务汽车及电池企业的合规经验,以及近期同欧洲多国政府部门合作、国际合作方的交流合作,汇总出以下建议:
(1)供应链透明度
建立供应链可追溯系统,确保矿物原料来源透明。
确保关键材料(如镍、钴、锂、石墨)符合欧盟尽职调查要求。
(2)企业管理体系
设立专门的合规部门,制定供应链尽职调查政策。
定期进行内部和供应商审查,确保合规。
(3)第三方审核与认证
采用 IRMA 认证,提高供应链可信度。
依赖多个来源进行风险评估,而非仅依赖行业尽职调查体系。
(4)环境与碳排放要求
采用低碳生产技术,如地热提锂或清洁镍生产。
遵守欧盟的碳足迹和碳减排要求。
违规处理与市场准入
若供应链存在高风险,企业需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否则可能面临欧盟市场禁售、撤回或召回电池产品的风险。
违规企业可能面临罚款或市场限制。将由各个欧盟成员国进行处罚。